一面锦旗,一段故事,
一声感谢,一份信任。
本期,
温暖与守护间的锦旗故事,
我们一同走进立案庭,
感受诉前调解的温度与力度!
范老太被撞了
原告范老太系一位保洁工人,一日,被告骑着共享电动车在小区门口向南转弯处与原告范老太驾驶的二轮电动车相撞,致使范老太肋骨骨折并伴有轻微颅脑损伤。交通部门出具了事故责任认定书,判令被告全责。
因案件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老城区法院委派诉前调解员杨静对本案进行诉前调解。病情不等人且范老太家庭经济条件较为困难,为确保治病钱快速到位,杨静在接收案件后,先后4次组织开展调解工作。因原告尚在住院,杨静主动前往医院了解事实情况;因被告拒不到法院应诉调解,杨静先后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多次与其沟通;因被告始终不接受调解方案,在有实际履行能力的前提下仍希望分期履行,杨静更是主动到其小区门口与之会面,分析利弊,规劝其承担自己的法律责任。最终,在杨静的努力下,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被告已全部履行完毕。
“这个诉前调解省时、省钱又省力,真是好!调解员杨静,费心又费力,我真的是非常感谢!”9月9日下午,原告范老太专门委托其女儿到老城区法院,将一面写着“办事效率 尽心尽责”的锦旗送到杨静手中后,激动地说道。
钱当天就到账了
原告某安装公司与被告某房产公司、某集团公司系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因被告二公司拖欠工程款33.6万余元常年不予支付,原告无奈诉至老城区法院。
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老城区法院将该案委派至诉前调解中心。拥有多年调解经验的许文平在快速梳理案件事实后:一方面,考虑到原告的实际情况,建议原告申请司法确认,不仅免去了诉讼费,后期更可直接申请强制执行;另一方面,因双方均为企业且是长期合作关系,原告亦明确表示起诉也是无奈之举,本着助企纾困促双赢的理念,许文平耐心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最终,原告同意给予被告一定经济缓冲期,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协议签订当天,被告某集团公司一次性支付工程款10万元。
9月13日下午,原告将锦旗递到调解员许文平手中后,激动地说:“五年多了,我一分钱也没有要回来,没想到来老城法院一次就解决了,当天就给我支付了十万元欠款,真的是太感谢了!”
老城区法院将继续聚焦审判执行主业,主动加强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发挥诉前调解优势,做到解纷工作关口前移,矛盾止于诉前,力促解纷效率和解纷效果不断提升,真正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